新丰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乐府诗派,揭露时弊反映民生疾苦,以白
TUhjnbcbe - 2023/1/19 22:28:00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乐府诗派是中唐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以新题乐府诗的形式来揭露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流派。所谓新乐府是相对于汉乐府而言的,指的是以新题写时事又不入乐的乐府体诗,其中也包括一部分以古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新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新乐府辞”里。新题乐府的创作始于杜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等作品,“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乐府古题序》),实际已开新乐府诗的先河。大历、贞元年间,元结、顾况等人也写过一些用质朴语言反映民生疾苦的新乐府诗。

白居易

到元和年间,张籍、王建便首先大力写作这类诗歌,世称“张王乐府”。元和三、四年间,诗人李绅写了《新题乐府二十首》。这些诗虽久已失佚,却标志着“新乐府”概念的正式形成。李绅的诗引起了元稹、白居易的热烈响应。元稹写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对李诗大加称赏,而白居易写的《新乐府》五十首则成为新乐府诗的典范之作。在元白的倡导和推动下,新乐府诗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高潮,一场颇具声势的新乐府运动形成了。新乐府诗派有着比较系统的理论主张,白居易的《与元九书》是该派的纲领性文献。他们的核心主张是诗歌创作必须具有明确的*治目的,那就是“补察时*”,“泄导人情”,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对现实*治有所裨益的目的。

白居易

他们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的疾苦,“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白居易《寄唐生》《伤唐衢》),应将诗歌与现实*治紧密结合起来。他们强调诗歌的教化功能,提出要以《诗经》的“六义”作为诗歌创作的标准,即所谓“经之以六义”,实际上是要求诗歌具有美刺比兴的功用,表彰好人好事,批评时弊恶*,从而收到移风易俗、改良*治的效果。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他们强调通俗平易,浅切明畅。他们要求诗歌“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白居易《新乐府序》,本段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见白居易《与元九书》),以扩大诗歌的社会影响。

白居易

新乐府派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们的诗歌主张。从内容来看,阳班士手维卵继以卵首L*。他们的诗题材广泛,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中《上阳白发人》写民间女子囚禁深宫,空耗青春。《华原磬》讥刺君王不辨正邪善恶。《五弦弹》借五弦比五贤,希望君王征召贤才,爱贤才胜过爱娱乐,都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时*的看法。与元稹相比,白居易新乐府诗的讽喻意识表现得更为鲜明而强烈。这些诗虽非一时所作,但从其涉及的内容来看,可说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见解,表现了他的*治思想。

如《海漫漫》是“戒求仙”,《上阳白发人》是“愍怨旷”,《新丰折臂翁》“戒边功”,《道州民》“美贤臣遇明主”,《八骏图》“诫奇物,惩佚游”,《涧底松》“念寒隽”,《红线毯》“忧蚕桑之费”,《杜陵叟》“伤农夫之固”,《缭绫》“念女工之劳”,《卖炭翁》“苦宫市”,《母别子》“刺新间旧”,《盐商妇》“恶幸人”,《官中》“讽执*”,《黑潭龙》“疾贪吏”等,这些诗歌所反映的都是当时社会中比较尖锐的问题。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新乐府诗的作者对人民群众的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并对社会上存在的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现实作了无情地揭露。

元稹

白居易在《缭绫》中以“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写出织妇的艰辛,同时又以富贵者“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蹋泥无惜心”来作对照。在《买花》中他借一个田舍翁之口揭露了贫富的悬殊,“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卖炭翁》中写卖炭老人辛辛苦苦烧了一车炭,却被*衣使者以“半匹红纱一丈绫”为代价强抢而去,愤怒谴责了统治阶级的巧取豪夺。在《杜陵叟》中,作者代人民发出愤怒的抗议,“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从艺术上看,新乐府诗派的作品也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其一,他们的作品主题专一而明确。“一吟悲一事”(白居易《秦中吟》),一首诗只是集中地写一件事,不旁涉他事,不另出他意。为了突出诗的美刺作用,他们常常“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将诗的主题加以凸现。

元稹

其二,具有较强的理念化倾向。他们的作品为着重表述一种明确的主题,在写法上多采用叙述与议论结合的方法。其中有些诗,如白居易的《红线毯》《新丰折臂翁》把议论建筑在具体生动的描写之上,能给人强烈的印象。但他们大多数的作品则都是为表达一种理念而写,特别是有些内容并不是出于亲身感受,因而只能以概括的叙述和抽象的议论来代替细微的描写,这就使作品不免枯燥、乏味,缺少感染力。像《卖炭翁》这样寓褒贬于形象的作品在新乐府派的作品中是极难得的。其三,语言通俗浅近。新乐府诗派看重诗歌的社会效应,因而力求语言的通俗化。他们的诗既没有晦涩难懂的词句,也没有深奥难解的典故,让人一看就懂。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作品才能广为传唱,以至当时“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元稹

新乐府诗派从贞元末开始形成到元和四年前后达到高潮,其活动时间不过四五年左右,其后便趋低落。作为中唐诗坛的一大流派,新乐府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承、发扬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作了反映,予后世诗歌以积极的影响。二是对诗歌的通俗化作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当然该派作品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这主要是由于作者过于强调*治意图,导致了诗歌艺术形象的单薄、苍白,议论色彩较重;结构上又几乎是千篇一律的“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刻板而少变化;不少诗语言过于直露,含蓄不足。

作者介绍:我是“强强畅聊历史”,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乐府诗派,揭露时弊反映民生疾苦,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