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空山新雨永远的峰上少年王维 [复制链接]

1#
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王维,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其名和字出自佛经《维摩诘经》,诗画一绝,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现代王姓是百家姓之一,姓王的人随处可见,可在唐代,王姓是当时的大家族,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可见一斑。王维出自河东王氏,是当时唐代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的分支之一,其母亲也出自高门大族的博陵崔氏(崔氏唐代官至宰相十六人)。

出自这样豪富的家庭,王维自小便处在书香浸染之下,和祖父王胄学乐理,和父亲学诗文,和母亲学书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出身钟鸣鼎食之家,本该享有一生富贵、吃穿不愁,做个市井之中的浪荡子,但王维却毅然选择了更大的世界,探索生命中更多的精彩。

王维有志出游,十五岁便游至京城长安,有诗记载了他少年青葱岁月,“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意气风发,饮美酒,打马游,何等的英姿飒爽。

一入长安,王维便成了王公贵族的座上宾,“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门阀世家出身,写得一手好诗,工于书画,善音律,风流倜傥,这放到当下也是妥妥的高富帅,自然引得众人追捧。

少年成名自然志得意满,但此时的王维还未到达事业的最高峰,唐代科举盛行,考学之风盛行,寒窗读书几十载就只为了中举,俗话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的难度可见一斑,但王维十九岁被京兆府点为头名,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年纪轻轻就完成了别人一生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少年天才也不过如此。

可惜的是,王维中举之后不久,就因管辖不严,手下伶人私下舞帝王专供的*狮子而被贬济州,这是王维仕途中的第一大挫折,少年成名,等待他的本应该是锦绣前程,但现实却是踌躇不得志。

此时的王维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寄情山水,和济州隐士一同吟诗唱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王维豁达的襟怀。三年后,王维回到了长安,因受到时任宰相的张九龄的器重,先后在洛阳和长安担任右拾遗。

即便是身居高位,被人人称羡,王维依旧保持着内心的清醒,他在《赠从弟司库员外絿》中如此评价自己“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人声嘈杂,他依旧没有被眼前的浮华蒙蔽了双眼,而是毅然选择了内心的平静。

这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是一个启示,我们总是处于一种相对焦虑的情绪当中,买房压力、长辈期许、同辈压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身上的大山,我们被裹挟着向前走,却很少能够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内心真正的归宿。

王维的仕宦之路,起起伏伏,峰落之时被发配边疆,仍不改其志,留下了著名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峰起之日任尚书右丞,高官厚禄,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于狂欢之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在近四十年的宦海沉浮中,王维鲜少有埋怨沉郁之语,“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王维人生最好的写照。

《伏生授经图》王维

盛唐文坛群星荟萃,各方神仙争奇斗艳,光是《全唐诗》中留下记载的诗人就有两千余名,不出名的更是数不胜数,唐代诗人“内卷”之盛可见一斑,没有足够的才气和特质早已埋没在浩瀚的中华历史之中。

李白以其豪气青史留名,“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杜甫以其悲悯写实给冠为“诗圣”,茅屋被秋风所破,心却挂念天下寒士。而王维虽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不如沉郁顿挫,却以其诗的词秀调雅、空灵隽永而闻名于世,“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样的盛名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日积月累的坚持。盛唐之卷,一般诗人大多泯乎众人,找对自己的“赛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个方向必须和自己的性格、意趣相符,然后耐心把一切交给时间,时间会给予你想要的回报。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尘世的经历对王维来说是一场盛大的相逢,他将苦难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官场失意,山水便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他是“文人写意画始祖”。身处庙堂之高,却仍勉励后辈,有一分光便发一分热。

纵然家产可以在临近长安的蓝田辋川营造了自己的“别墅”,但世俗的功名利禄却抵不上其内心的平静,他仍不忘初心,用他的诗和画为我们留下了富有的精彩财富。

这便是“诗佛”王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