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萧峰段誉斗酒相识到王维的少年行,看 [复制链接]

1#

金庸先生的小说里最令人意难平的大侠恐怕就是萧峰了,萧峰一生在民族大义和江湖恩怨中挣扎,开心畅意的日子甚少。在笔者的记忆中,除了与阿朱许下“塞上牛羊”之约的短短一段快乐时光之外,可能就是与段誉相识斗酒的时候最为畅意了。

那大汉笑道:“兄台何必明知故问?大家不拘形迹,喝上几碗,岂非大是妙事?待得敌我分明,便没有余味了。”段誉笑道:“兄台想必是认错了人,以为我是敌人。不过‘不拘形迹’四字,小弟最是喜欢,请啊,请啊!”斟了一杯酒,一饮而尽。那大汉微笑道:“兄台倒也爽气,只不过你的酒杯太小。”叫道:“酒保,取两只大碗来,打十斤高粱。”那酒保和段誉听到“十斤高粱”四字,都吓了一跳。酒保赔笑道:“爷台,十斤高粱喝得完吗?”那大汉指着段誉道:“这位公子爷请客,你何必给他省钱?十斤不够,打二十斤。”酒保笑道:“是!是!”过不多时,取过两只大碗,一大坛酒,放在桌上。

小说中当然有夸张的地方,可是“侠这个概念自从韩非子提出以后,其事迹和精神就一直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当然,有侠就有酒,千杯不醉是大侠,意气相投哪怕一杯就倒也要喝的更是大侠,而能被大侠称一声好酒自然是酒的光荣了。

唐诗中也有很多游侠事迹,王维年轻时也写过不少游侠诗。下边就是一首侠与酒的诗,诗中的少年侠士也和萧峰和段誉一样,意气相投,酒楼对饮。

少年行四首其一唐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开篇即是美酒,还是一斗十千的新丰美酒,仗义疏财的侠客形象跃然纸上。接着,这个侠客的庐山真面目露了出来--咸阳少年。咸阳少年可不就是现在的京城阔少嘛,难怪如此豪奢。

这个贵族游侠少年骑着骏马在都邑街肆中尽情游冶。这时,就像段誉偶遇萧峰,这位贵族游侠少年也遇上了和自己意气相投的另一位游侠。那还说什么呢,上酒楼去,喝美酒去。马呢?就系在酒楼下的垂柳边上吧。

马和意气是游侠诗最常见的两个意象。

没有一个游侠不骑着骏马奔驰的。“马”意象经常用来烘托游侠的勇武气度及骄横意气,有时也用来抒发侠客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功名不成的悲愤之情。而“意气”是侠最重要精神特征之一,西汉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将游侠界定为:

今游侠,其行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亦有足多者焉。

而酒就是游侠的标配。在文学作品中,有侠的地方必然有酒。

作人不倚将*势,饮酒岂顾尚书期。李白《扶风豪士歌》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高适《邯郸少年行》

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王昌龄《少年行二首》

喝酒要花钱,游侠仗义疏财;喝酒要海量,游侠豪爽善饮;喝酒要朋友,游侠兄弟遍天下;酒后要比武,游侠尚武好勇。酒完美的辅助一个咸阳少年成为合格的游侠,就像刚踏入江湖的翩翩公子段誉。

游侠的行为和精神是一种自由通脱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一种高朗跳跃的生命存在。酒,是李白用千金裘换来销愁的,是岑参与同僚们共度欢夜的。因为酒,咏侠诗中洋溢着昂扬向上人格力量和浩然之气。

侠客与酒,真是令人神往的生活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