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汪精卫再冷血的暮年,也曾拥有最热血的少年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50408/w2vdrj9.html

文/杨雷

有关“少年”的诗,最出名的莫过于李白和王维各赋的《少年行》: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声鲁句践,争情勿相欺。

——李白《少年行·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少年行·其一》

一首咏慕了高渐离的风流落拓,一首歌颂了长安游侠的慷慨豪情,不同时代的少年们在诗词中跨越时空,跃然纸上。

除了李白和王维的作品,古往今来,吟咏少年的的诗作可谓数不胜数: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刘过在《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中感叹: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壮志难酬的陆游,久卧家山病榻间,借《朝中措·梅》浇心中块垒: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

就连诡谲消沉的李贺,也在《致酒行》中咏出了“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冲天豪气。

可见,无论什么人,“少年”,都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注脚。

无论遭逢几许坎坷,经历几多浮沉,“少年”,都是其生命长河中最耀眼的光辉。

因此,杜秋娘(存疑)才会奉劝世人“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岳飞才会面对疮痍满目的河山仰天长啸“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苏东坡才会感慨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就连沉迷风花雪月的柳永,回想少年时,也会酒兴阑珊:“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这些享受、感慨、向往少年时光的诗句,剥落了重剑上的铁锈,拭去了照片上的尘埃,抖落了半生飘零的风雪,抛开了人世沉浮的种种不济,重新焕发了少年时代的纯粹与热血。

这在汪精卫身上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汪精卫是举国皆知的大汉奸:组织伪军、镇压革命、建立傀儡政权、签定卖国协定……若用一句诗来形容他的罪行,可谓是“百亿禽分百亿花,数若恒河沙复沙。”

年,人们在汪精卫的坟墓原址建造了一个他的跪像;年,浙江绍兴,另一个汪精卫的跪像被挖出来。可见人民对他的恨意,虽百代人世亦无法抹灭。

汪氏夫妇跪像

而这个冷血无情、卖国求荣的人物印象,其实是在“九·一八”之后才形成的。年5月,害怕打仗的汪精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南京国民政府取缔全国的抗日行动,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驻扎设防。这等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让国民任人宰割。

从这之后,汪精卫如同断了绳索的铁锚,在堕落之路上越陷越深。

而在这个分水岭之前,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那时候,他也是个有理想、有热血的人。

毕竟,他也有过少年。

他出生在一个清贫的书香世家。19岁的时候,他考中广州府试的秀才。他的少年时代,孔孟之道灌满他的耳目,“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塑造了他的人格。如果早生几十年,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济世之才。

后来,他见到了孙中山,认识到中国急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他加入同盟会,起草同盟会章程,大力宣传“三民主义”,痛批康梁等保皇派。他还远赴新加坡、缅甸等南洋地区设立同盟会分会,到日本复刊发行《民报》。

除了搞文字工作,在行动方面,他也不像二十多年后那样贪生怕死;他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决心。

年1月,不满27岁的汪精卫,与黄复生策划了暗杀摄政王载沣的行动。行动执行的时候被发现,汪精卫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没有跪地求饶,没有背叛组织。与年的卖国贼判若两人,他大手一挥,慨然写下那首豪气干云的《被逮口占》: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李国庆手绘

当时,清廷判决汪精卫“大逆不道,立即处斩”,他将横来的斩刀形容为一件“快”事,这种“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气魄,皆因他正当“少年”。

正当少年,定当不负少年,哪怕以死相抵。

只可惜,在其出狱后,他的革命决心产生动摇;在孙中山去世后,这个满腔热血的少年,也跟着死去了。

或许,当年他真的死在狱中,“汪精卫”三个字在后来人心中的分量,将是截然相反的面貌。

毕竟,能做到“纵死犹闻侠骨香”的人,世间少之又少。即便我们如今身处太平,又有多少人,到了中年、壮年、老年,还记得少年时的梦,还拥有少年时的那番热情?

谨以我少年时的一首戏作,献给曾经热血澎湃的少年青春,也希望每个人的每一年,都能活成少年。

破阵子·少年

墨砚四方作海,狼毫半寸为舟。

孤影寒江擎巨浪,素手冰河引暗流。

少年不识愁。

何计留名青史?逍遥亦是春秋。

自有巴山千里月,无谓皇城万户侯。

星辰夜满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