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怎么治疗白癜风中国宏观经济"迷航"症结:经济全球化漩涡力巨大
技术的广泛使用开始了工业化和加入世界贸易分销体系的过程。”
三是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经济规则全球化使各国在经济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局面,以跨国公司全球的生产体系为载体。
由以上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全球供给革命的核心在于提高全球各国参与国际市场的广度与深入,扩大了全球市场规模;以世界各国加快形成统一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划,在国内加快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基础,导致全球增长率提高;产业间分工,特别是产业内部分工以外包形式创造了营运、研发与生产的分离,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明显提升了生产效率;大量形成全球通货膨胀率处于较低水平;而低通货膨胀率使全球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使发展中国家直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在收入差异极大的条件下,如何生产便宜,使发展中国家享受到充分的后发优势。
全球经济风险新形式
经济全球化首先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三大类型经济体相互依存的新格局。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技术,转移制造业与服务业生产能力及开放市场。发达国家因传统工业制造和大量依赖劳动力的服务业外包,获得了进口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下降,提高了国民的福利水平和低通货膨胀的利益,也付出了经常项目中贸易盈余减少,特别是美国式的严重贸易赤字的代价,进一步说贸易赤字是就业岗位流失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要求。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转型经济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在全球经济贸易的份额快速上升,大体形成了对发达国家经常性项目盈余的格局,显著获得了加速工业化和扩张国际市场份额的利益,但也付出了贸易条件和国内资源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全球工业化过程加快使资源输出型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掌握了巨额的世界美元,但也要承担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后的发展压力。全球经济则共同面对工业化加快后的生态恶化的危机。
其次是世界经济平衡方式发生了变化。三十年前,国际贸易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目前则已成为后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贸易逆差,形成了发达国家因贸易赤字向发展中国家的净资本流出。1997年发达国家享有对发展中国家约1000亿美元贸易顺差,2006年已经转变为近7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种转变从美国向欧盟扩展,在发达国家内部引起了恐慌,出现了激烈的反对全球化呼声。
与此同时,有着巨额贸易盈余的资源输出和商品服务输出型发展中国家则需要通过发达国家发达的资本市场实现资本的回流以保证世界经济的平衡。从整体看,大致形成了发达国家以资本项目和经常性项目中的技术服务贸易及资本收益等资本回流弥补商品服务贸易赤字的平衡方式。
第三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对比出现了自工业化以来的趋势逆转。按照购买力衡量,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初期占全球GDP比重的80%左右,到上世纪初下降为略高于40%,五十年后进一步下降到低于40%,到本世纪初上升为51%。未来半个世纪,现有半数以上的发达国家将退出全球前十位经济大国的行列,但发达国家仍将保持对全球金融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的绝对控制力。
在此过程中,转型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及石油输出国家因贸易盈余所获得的巨额外汇不可避免地要提升发达国家对全球金融资产的控制能力,主要以发达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对全球生产和资源配置的支配力仍将提升。金融控制与技术创新控制力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制高点,发展中国家最终越过发展的门槛进入发达经济行列的关键,在于提升本国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实力。
新的世界不公平、不均衡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经济成长,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这样一个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也酝酿了新的不公平、新的不均衡和新的风险。
过去三十年,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贸易失衡速度明显快于国内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从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便利转向贸易保护、投资限制,制造各种形式的贸易与投资摩擦,在发达国家内已经成为一个极廉价的*治选择,发展中国家因此会付出更大贸易条件恶化的条件。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集中的发达国家,通过6万多家跨国公司,近百万家分支机构,掌控了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凭借着技术创新及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以只“创”不“造”的方式,获得了显著的投资利益。
以苹果公司为例,著名的iPod Video30G制造过程全部外包。每台零售价299美元,苹果与东芝公司依靠技术获得总收入的51%,美国企业靠物流与销售获得25%,美国、东亚与中国企业的制造装配环节仅占总收入的24%。但中国每出口一台iPod到美国,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增加150美元。
事实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1990年仅区区3000亿美元, 2006年则已近3.3万亿美元,其中不包括日本的东亚国家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一部分转化成国内货币供给的快速增长,一部分转化成美国债券或是以欧元计价的金融产品。
发展中国家从出口T恤衫转向出口资本已经是经济全球化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发达国家凭借金融实力在换回本国流出的资本,降低了本国利率,也推动了全球名义利率走低。自1997年以来,发展中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实际货币供给逐年加快,从低于7%,达到了今年近16%,发达国家从4%上升为6%。其中,俄罗斯超过了50%,印度、南非超过20%,中国、沙特、巴西近20%,美国超过10%。
由于发达国家货币存量和金融衍生交易量巨大,高于平均经济增长近两倍的年均6%的货币供给增长,对形成全球性流动性过剩、房地产和资本市场价格上扬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在今年美国次级按揭债风波中,占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总规模比例不高,且完全是美国国内的次级按揭贷款出现10%~15%的坏账,引起了全球金融动荡和欧洲发达国家银行业挤兑,已经显示出美国与欧洲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的金融实力差距。美国享有金融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定价权,欧洲金融机构在分享利益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很显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类似矛盾的现象不是中国所独有的,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大变革中出现的共性特点。我们获得了经济全球化的利益,也要为此付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