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葳,是一名教师,也是知名的传记作家。她喜欢通过播种文字,来抒发情怀。十多年来,夏葳从解读《诗经》开始,她用广博的文学积淀,敏锐的思维和细腻的文字,为我们带来《诗经,这支不老的歌》《既见君子——诗经中的君子之道》《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传》《生命从容,我心优雅:杨绛传》等多部优秀作品。
天才李白,浪漫不羁;地才杜甫,心系苍生;人才王维,回归本心。
这是夏葳在《释放自己便生欢喜--王维传》开篇的一段话。夏葳通过对王维生平史料的严谨考据,对人物性格的敏锐解读,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有故事的“诗佛”形象。王维少年成名,状元及第,进能入朝为官看尽世间繁华;退可隐居田园,作诗参禅,绘画饮酒,抚琴会友,回归心灵享受山水之乐。他不偏不斜,在对内心自由的释放中,获得纯粹的欢愉。
在夏葳看来,不止是王维,我们与生俱来、亘古永恒的孤独,在清风明月的低吟浅唱里,均能得以释然。今天,让我们沿着夏葳的笔触,神游那个诗情画意的唐朝,神交那位光芒四射的“诗佛”。
1
鲜衣怒马少年时,天才的青春最璀璨
公元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王维含着金汤匙出生了。王家不仅是当时显赫的世家大族,而且王维的母亲也同样出身于名门——博陵崔氏。
王维的爷爷王胄(zhòu),曾经担任过朝廷的乐官。也许是遗传于爷爷的音乐细胞,王维小小年纪便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他乐感很强,随手拿起一种乐器,就能奏出流畅的旋律。
王维的父亲王处廉,是开元年间的风流人物,官至汾州司马,精通诗文。见儿子天资聪颖,王处廉就很注意对儿子进行素质教育,他亲自精选诗文经史,教授王维兄弟几人。作为名门闺秀的崔氏,画得一手好画,并且精于佛学。少年王维最喜欢习文之余,在母亲轻柔的诵经声中,拿起毛笔临摹画画。
王维九岁那年,王父因病故去。一心礼佛的王母,早已悟透生死,她平静地接受了命运的残酷安排。安排好丈夫的丧事后,王母变卖家产,带着几个孩子回到娘家。从此她用原本柔弱的肩膀,撑起一片天地。她亲自打理家业、照顾家人,为孩子们提供规律的生活、学习环境,确保几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王母的坚韧与平和,深深影响了五个孩子。尤其是王维和弟弟王缙,他们把失去慈父的痛楚埋在心底,用心读书。为了补贴家用,减轻母亲负担,王维小小年纪就开始卖文作画,赚取报酬。
十七岁那年,王维辞别亲友,开始到长安和东都洛阳游学,为应试做准备。王维显赫的士族出身,清新舒朗的文笔,加上他擅长书画,精通音律,玉树临风的翩翩少年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众人注视的焦点。在京城的日子里,王维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在诗中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shào)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样血气方刚、豪气干云的诗句,正是少年王维意气风发的心情写照。
盛唐时期,音乐繁荣,唐玄宗当政时更是到达顶峰。玄宗本人及几个兄弟,像宁王李宪、岐王李范,也都通晓音律,好学爱才。于是,音乐修为极高的王维整天出入王府豪门,填词谱曲,夜宴酒会,好不热闹。除了繁忙的社交,王维当时还在为备考焦虑,岐王见状,主动热情地向影响力极高的九公主推荐了王维。九公主一见王维,惊为天人。被王维的词曲和琵琶声打动,九公主将曾许诺给张九皋的京兆府头名给了王维。
王维也不负众望,在隔年的科考中出色发挥,拔得头筹。这一年,状元郎年仅21岁。再过半个多世纪,27岁中举的白居易,曾得意洋洋地写诗自夸“慈恩塔下题名处,17人中最少年。”由此推算,王维中举时的年龄,居然比天才白居易中举时小了6岁。
这正是"鲜衣怒马少年时,一日看尽长安花。"王维的经历告诉我们,优秀的人总能得到命运更多的眷顾。
王维很快被授官太乐丞,就是负责皇家音乐和舞蹈排练的九品官职。岐王宅里,王维和高适、崔颢、裴迪、李龟年这些当时最出色的名士,唱着他新填的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狂歌纵马的青春,日子过得快活而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