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这种封建思想,即便是在当下也不能完全被消灭,但在李唐历史上,准确地来说,是在唐玄宗的时期,有两次“重女轻男”的热潮,百姓纷纷大呼生女儿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次“重女轻男”:“男不封侯女做妃,看女却为门上楣”
玄宗时期举国上下可谓是歌舞升平,玄宗本人前后创办了“梨园”和“宜春院”,“梨园”是戏子的学艺场所,而“宜春院”则是专门的女子艺术学院,同时民间的民歌风气也是相当繁盛。
在杨玉环杨贵妃得宠之后,打破了玄宗和姚崇定下的打压外戚的规矩,建立了杨家的裙带关系。杨贵妃的姐妹都被封为夫人,气焰嚣张竟至“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地步,谣曰:“从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因为“男不封侯女做妃,看女却为门上楣”。
彼时唐玄宗爱屋及乌,对三个大姨子也都高看一眼,特许她们随便出入宫门,还把三人都封为一品的国夫人。其中,老大封为韩国夫人,老二封为虢国夫人,老三封为秦国夫人。
杨家女子嚣张到了什么地步呢?连玄宗的女儿都不放在眼里。
就在天宝九载()正月十五,杨家兄妹夜游,正好碰上玄宗的女儿广平公主也出来观灯。两家在长安城的西市门口碰见了。西市的大门不是窄吗,容不下两家同时进去,怎么办呢?
杨家的一个奴才想争道,就使劲打马,没想到一鞭子抽到了公主的衣服上。公主受到惊吓,一下子就滚下马去了。驸马赶紧去扶,按说闹成这个样子,杨家人该收敛了吧?
根本没有,他们的奴才又连抽了几鞭,连驸马都被打伤了。第二天,广平公主找唐玄宗诉委屈,唐玄宗倒是把那个行凶的奴才打死了,但是,与此同时,倒霉的驸马也被免官了,谁让你得罪杨家人呢!杨家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那么重要,谁不巴结他们呀,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就是“四方赂遗,辐辏其门,唯恐居后,朝夕如市”。
这未必代表老百姓心里的向往,只是一种对皇家的讽刺而已。那么第二次重女轻男又是因为什么呢?
第二次“重女轻男”:“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如果说第一次重女轻男,是因为想要子女如杨贵妃般飞黄腾达,那么第二次就完全相反了,老百姓是为了避难!
李林甫下台后,杨国忠顺利当上宰相,但杨国忠是市井流氓出生,胸无点墨行事全凭个人喜好,在朝廷中往往是胡作非为。杨国忠任意妄为,飞扬跋扈,把大唐王朝的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广大官员无不怨声载道,同时他也激起了民怨。
其中民愤最大的是抓壮丁打南诏。南诏是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属于剑南节度使管辖的范围,而杨国忠正是剑南节度使。天宝九载(),杨国忠昔日的恩人鲜于仲通贸然挑起了和南诏的战争,结果一败涂地。从那以后,南诏就脱离剑南节度使的控制了吗,这让杨国忠脸面尽失。
在当了宰相之后,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杨国忠多次命令攻打南诏,但都大败而归,最严重的的一次,唐朝在云南损失了20万兵力,这就是20万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要知道玄宗和张说,为了增加国家生产力,可是让20万边防军退役务农啊!一下子就给杨国忠整没了:
天宝十三年,杨国忠再次调集兵力进攻南诏,但是此时中原的来百姓没人愿意当兵,一听说是去云南打仗,坊间就谣言四起,都说有去无回。没兵可怎么办?
杨国忠可不管这些,拿来户籍,三丁抽一,抽到了就得来报到,就和抓壮丁一样。有人被抽到了,可是实在不敢冒这个险,怎么办呢?干脆自残了。
60多年后,白居易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叫《新丰折臂翁》,里面就描述了一个自残的逃兵。这个逃兵为了不去云南,半夜偷偷用大石头把自己的右胳膊砸折了。
赫赫有名的开元天宝时代竟然发生这样的惨剧,这个盛世可就要打折扣了。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自残,好多人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去的结果怎么样呢?又是一败涂地。
这场战争,真真切切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国传统社会重男轻女,可是,眼看着儿子养大了当炮灰,老百姓又觉得生女儿好了。为什么?杜甫《兵车行》说得很清楚:“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玄宗的天宝时期,两次让百姓重女轻男尽皆不是什么好事,第一次是百姓嘲讽玄宗的后宫当权,第二次是百姓为了逃避无谓的战役。
也是这两次重女轻男的怨气积攒,说明了玄宗慌于朝政,李唐正式唱起了衰败的悲歌,玄宗,把先祖李世民的:“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给忘记得一干二净。实在是可悲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