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这是出自金庸先生小说里的一句话。在金庸先生看来,侠之大者,就是所作所为,皆符合传统武侠的标准: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敢于与侵凌孤弱的豪暴之徒进行殊死的抗争、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为别人排难解纷,报仇雪耻、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能够挺身而出、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得失、甚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等......
唐朝的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而晚唐时期*局动荡,社会更加崇尚抗暴除恶的侠义精神。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衍生出许多具有“侠义精神”的诗词。侠客之风,更是人心所向。
01《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而贾岛此剑是“十年磨一剑”,可见其制作精良足可与传说中的龙泉宝剑比肩。接着说“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的颜色如霜如雪,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虽说“未曾试”,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此剑一出,定会使人“咨嗟叹奇绝”的,这里同时表现了作者的充分自信。这位剑客经过潜心修养,苦练多年,身怀绝技却还没有机会一显身手,便不禁跃跃欲试,期盼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为何铸剑十年却从未露过锋芒呢?只是因为能识此宝之人尚未出现。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怀才不遇者正如抱玉的卞和,如果赏识自己的人始终不出现,岂不是要活活哭死?幸运的是,韬光十载,而如今终于得遇知贤善任的知音——“君”,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于是今日剑客便毫不犹豫地亮出了宝剑,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此句将剑客的豪侠之风表现得痛快淋漓,仿佛剑鸣于匣,呼之欲出,读之使人顿感血脉弩张,怒发冲冠,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02《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虽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目前了。“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侠客的豪纵、慷慨之气。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侠客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
李白的这一首《侠客行》,正气凛然,词里行间,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以及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03《侠客行》
唐·温庭筠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世路艰辛,郁悒萦怀;世事不平,义愤填膺。虽然天昏地暗,前路未卜,侠客们依旧义无反顾、知难而进!
诗中侠客所持之剑,如同“纯钩”、“太阿”一般,寒光如水,锋芒逼人。侠客剑上沾染着的“微红”,正是仇敌的“馀血”。此剑出手刃敌,干净利落、痛快淋漓,展现出仗侠客的英姿壮采。
飞奔的白马为漫漫的黑夜带来了一点亮色。而频频的马叫声,又打破了寒夜的寂静,使夜幕下的大地有了活力。从视觉到听觉,描绘出清冷孤寂的环境,渲染出一股旅途萧瑟的气氛,反衬出侠客于天寒地冻之中英勇奋进的雄姿。侠客自洛阳出发,三更时分到达霸陵,这正是一个清冷孤寂的雪夜。
04《少年行》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游侠,是指古时候称那种重义轻生死、勇于救人危难的人。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游侠都是英雄豪杰,倍受尊重和赞扬。仗义疏财,除暴安良,轻生重义,都是侠客们所注重的意气。少年侠客们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都愿意为对方干上一杯!
而这一杯酒,不是为了取乐而饮酒的,而是为了彼此的侠义行为而庆功!不是因为熟人聚会而饮酒,而是为这偶然相逢,彼此一见倾心,便不惜花费重金买酒,相互勉励。既体现出少年侠客的风流、飘逸,又洋溢着一种昂扬振作的精神,具有鼓舞人心的侠义力量!
精装正版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典藏版中国古诗词书籍鉴赏词典辞典赏析古代古典诗词书籍淘宝¥29.8¥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