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诗词如何将静态叙述的呆板形象,转化为动态
TUhjnbcbe - 2024/2/27 16:3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要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画视觉意象,那么今天再说一个方面。那就是:如何将静态叙述的呆板形象,转化为动态、逼真的动作意象。

分析或说明的文字,这是什么?这就是说教。叙述一件人物事态,不如让它自己表演给读者看。记住:让它自己表演给读者看!

动态的演示,能构成活生生的场景意象,自然浮现得格外清晰。一般来说,杜甫对人事景物的描写,最能把握住具体的刻画与动态的演示。

01

举个例子看他与王维同样写《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少年行》)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氏粗豪甚

(杜甫《少年行》)

这两首《少年行》所写的内容和人物性格身份都相似,都是写游侠。就技巧而言,都算是成功的作品。但是细加分析,王诗的系马柳边,正相当于杜诗的下马坐床。杜诗的“白面郎”则比王诗的“少年郎”要具体得多。白面郎当然是少年郎,且有色泽、有图像,可以诉诸视觉。

而杜甫用“谁家”两字,并不只是“某家郎”或“某家少年”而已。“谁家”两字在唐代带点激切的骂人意,相当于今天“那什么东西”的意思。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叙言,里边有这么解释。

至于王诗的“相逢意气为君饮”是叙述式的。什么是叙述式的?就是说,我告诉你是这样这样。但是不是这样,你没看见,只是听你说是这样而已。听别人说,与自己活生生看见,这两者印象差距有多大?

“相逢意气为君饮”所谓“意气”,很抽象,怎样才是“意气为君饮”?不容易在读者眼前提供一幅恣情纵饮的真实场面。而杜甫则让这少年自己来表演,让读者自己去看:

他把马无礼地直骑到人家阶前,一下马,公然上堂,直坐不辞。唐人的床是置在客厅进门中央,平时可躺着休憩,坐床也可以饮酒,床是只大茶几,床头挂明镜也可以理容。

自汉末至五代多坐床,食时即置饮食于床。”(参见尚秉和《历代风俗事物考》有点像现在北方的大炕吧。

上面放茶几,可以吃饭喝酒。所以这强横少年下马上堂,即端坐人家的床上,非但不通名报姓,根本一语不发,伸手指着银瓶,一开口就是“将酒拿来”!

全诗完全是动态的表演。把如何“粗豪”表演出来?现在他诉诸读者,以一种肌肉的意象,令这个非才非侠的贵家子弟,其粗豪的意态神情,跃跃欲动于纸上。

浦起龙以为教人发噱(《读杜心解》卷六之下);汤启祚以为豪迈可人(《杜诗笺》卷十二)。发噱也好,歆羡也好,给读者的这种认识与判断是自己获得的。是自己获得的,不是作者告诉你的。作者只是呈现了这个画面,然后读者自己从这个画面获得感觉。

仇兆鳌说:“此摹少年意气,色色逼真,下马坐床,指瓶索酒,有旁若无人之状,其写生之妙,尤在不通姓氏一句。”(《杜诗详注》卷十)

写生妙笔,能使“色色逼真”,意象自然浮现出来。象中有意,意出于象。所以,老杜这个比王维的逼真而实在,有血肉。王维的虽然美感好,但给人印象模糊了许多。老杜好像字句稍微粗俗了点,但是却印象深刻。

所以,诗词,也并非字句要如何优美才是好诗词,而是关键在于字句当中,能否给人深刻的意象。这点,才是最重要。

02

再看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

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这诗描写田父邀饮时的真率表情:劝酒劝菜时,无礼而热情地指挥命令。客人想站起来告辞,主人强将手肘去压住。还要嗔问尚未喝尽的酒有多少。

是不是这是很切身的场景。前文还有“回头指大男”、“叫妇开大瓶”等句。写大男孩在一旁呆坐,山妻正忙得团团转。而主人叫妇开瓶、捧盆取酒,那种村夫意气扬扬的神态,诗中都用动作来演示。这是一种动态意象,将田家畅饮狎荡、语多杂乱的景象,描摹尽态。

范辇云说它“述田父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真画不出。”

因为它不仅俨然如画,且有表情举动、音声笑貌,构成一种动得力的肌肉意象。一个很饱满的真实意象。

敬评本诗说:“此诗情景意象,妙解入神,口所不能传者,宛转笔端,如虚谷答响,字字停匀,野老留客与田家朴直之致,无不生活。”

这种活生生的景象,使村野粗陋的一面化作朴美感人的一面,让读者也像坐在这洋溢着酒香的村野茅屋里了。

后代诗人学杜甫,如姚燮的《复庄问诗》中写《悼亡女寿真诗》七之六:

邻儿得父爱,欢跃庭东墀。

傲汝汝辄妒,时问予归期。

予还更娇泣,索饼频呼饥。……

汝来依我眠,絮语夜深诉。

犹恐汝身睡,让席不敢惊。……

汝姑年八龄,与汝齐肩行。

娟娟过花下,俏影骤疑汝。

搴帏一顾之,心黯复何语!

写这个小女孩,见到邻家的孩童得到父亲的宠爱,在庭的东阶上又跳又叫,那骄傲得意的动作对你是一种逼人的示威,令你一看就嫉妒,立刻回家向母亲追问:爸什么时候回家?

等爸爸我一回来,你蓄积了太多的委曲,就在我面前娇声啜泣。不时呼喊肚子饿,要吃爸爸带回来的饼!予还更娇泣,索饼频呼饥。

有时你依着我睡,絮絮诉述不完,直至夜深,不肯离开便睡着了。我就丝毫也不敢惊动地偷偷一寸一分地移退席子上自己的身体。

啊,那时候你的姑姑也才八岁,和你走在一起时,肩齐着肩,娟娟娇美地走过花架下。现在花架下若出现同样高矮的俏影,我就会惊疑仍是你走过。拉起帘帏来一看,唉,一看,不是你。那满心黯然的酸醋,还能说出什么伤心的话来呀!多么逼真!!!

读完这些诗句,全诗描写嫉妒时向母亲逼问父亲的归期、父亲在席子上怕惊醒她而小心后撤的动作,以及在花下娟娟走过的丽影,还有假装肚子饿,要吃爸爸带回来的饼。对话的细节,场景的细节,都极动人。

大家说说,动人么?这些,都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么。我相信你们小时候估计也有这样的时候,但是能这么细腻的表现出来么?

故事如骨骼,细节如血肉,骨肉停匀,配合得好,才如此活生生地映入眼帘。

所以,我曾说的,熟手和生手的区别,在于细微处的把握。如何能观察捕捉到细微处,然后重现,这是你们,也包括我要努力的。

03

人物的表情动作固然可用动态的演示,景物的情状姿态也一样可用动态的演示。

如何逊的《入西塞》诗:

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

何诗只是一幅图画,杜甫的《宿江边阁》诗改写为: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赞美杜诗“因旧而益妍”(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引)

仇兆鳌也说:“何诗尚在实处摹景,此用前人成句,只换转一二字间,便觉点睛欲飞!”

何诗只写实景,杜诗则摹情状。何诗月上波中,仍是幽静的。杜诗月翻浪中,则是动态的。波光粼粼,忽明忽暗,月影摇曳,忽散忽合,便觉有波光在读者眼前晃动。

杜诗的妙处,是将静态画面,改成活动的影片。改换一二字,竟能“点睛欲飞”,当然不啻是“益妍”而已!

其实,这样一改是实景和摹情区别。杜甫的已经有一种情感在里边了,而何的还是一张画,画只是物而已,还不是生命体。记住,诗是有生命的,也即是活力,内在的张力。

你告诉给读者的东西,不如让读者自己亲眼看到来的实际。无论你吹得如何天花乱坠,那都是你的,而不是读者的错。

要让画面表演起来,你的诗就是一部电影一部故事。如何呈现?让文字表演,让文字动起来,表演成一幅或者连续画面。让读者看到,如同电影一般,然后知道,这个电影要表达什么。那么,这首诗就成功了一大半。

王维的少年行不可以说不美。但是,美的身影有些模糊,不如老杜的逼真而有活力,故此,也不如老杜的深刻。

抽象的理论概念,太模糊,不如转化为具体的图画。而一般的图画,不如让它动起来表演。初学者犯的一些毛病,比如说教,我们应该避免。应该让读者自己从你的文字中感知你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听你说喜怒哀乐。

#唐诗宋词#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词如何将静态叙述的呆板形象,转化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