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国之大事咸以闻之中华历代太上皇
TUhjnbcbe - 2024/3/14 14:07:00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太上皇”这个名号,出自于秦朝,始皇二十六年(前年),秦王嬴*经过十年的征讨,彻底平定了山东六国、统一华夏。嬴*认为自己“山河一统、奄有天下”的成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因此取“三皇五帝”各一字,将自己的尊号由“秦王”改为更高大上的“皇帝”,并自称“始皇帝”,纪年也从“(秦)王某年”改为“始皇某年”。嬴*就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始皇帝称帝后,追崇先君,于是给已经薨逝二十七年之久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异人)敬上尊号为“太上皇”;庄襄王子楚,也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太上皇”尊号的现任皇帝至亲。不过,得到“太上皇”尊号时,子楚已经不在人世很久了,没有能够真正享受到“皇帝之父”身份所带来的尊贵和荣耀,这也是他的遗憾。

历史上第一个以“皇帝之父”的身份,活着被尊为“太上皇”的人,是汉高帝刘邦之父、刘太公刘煓他老人家。刘太公大半辈子微小谨慎、谦恭低调,最大的心愿是平平安安老死在床上。没成想默默无闻了一生,老了老了居然因子而贵,成为了尊贵无比的太上皇。

对于这莫名其妙降临的富贵尊崇,刘太公晚年实在是别扭极了,和成了皇帝的儿子、高帝刘邦日常相处时,也是尴尬得很。估计他老人家到“薨”时,对这个“太上皇”称号都是如坐针毡、忐忑失措。

当然,刘太公的“太上皇”生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舒心、轻松,甚至有一些善意戏谑的欢愉感在内的,即使不用“乐在其中”来形容,怎么也可以称之为“安度晚年”,幸福感杠杠的。

高帝刘邦虽然年轻时偷鸡摸狗、不务正业,被乡邻鄙视、以“流氓无赖”视之,和父亲刘太公也没少怄气。但中年后的刘邦痛改前非,不但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还在秦末乱世中参与了反秦义*,最终剪灭群雄、击败霸王、取代强秦、建立了大汉王朝,即汉太祖高皇帝。儿子有这样的赫赫成就,让刘太公在尴尬赧窘之余,也不禁为之自豪。

高帝称帝之后,虽然也有过“朝堂上戏问老父、家业谁大”的玩笑话,但总体来说,和太上皇父子间还是其乐融融、孝顺体贴。甚至为了给思乡的老父亲解闷(刘邦称帝后,立即将刘太公从老家丰邑接到长安来享福),高帝在长安附近新建了一座和丰邑一模一样的新城,将家乡的父老乡亲、街坊邻居,甚至鸡犬牛彘统统搬来,以陪他老人家。这座城一直保留到现在,就是今天陕西西安的新丰镇。

在高帝的百般尊奉、孝敬下,刘太公的晚年欢快极了,常常住在“新丰”,和以前的邻居们喝酒、博戏、斗鸡、走狗,好不开心,至于那个“太上皇”的尊号,他老人家还真没有当一回事。

高帝甚至想要按制度、给“太上皇”广置姬妾、充实后宫,以符合礼法。幸好刘太公还没老糊涂,一顿发火怒斥之后,高帝只得讪讪而退,再不提此事。要不然,朝野之间,肯定会因为此事而哄堂大笑,又是一个乐子。

这样轻松欢快的生活,刘太公足足享受了五年,一直到汉十年(前年)的时候,已经八十六岁高龄(有争议)的刘太公,才在心满意足中无疾而终,结束了十年的“太上皇”生涯;高帝将父亲安葬于“万年陵”,即今天的陕西省富平县杜村镇姚村以南“汉太上皇陵”。

而在秦庄襄王、刘太公之后,中华历代王朝中,还出现过若干位‘太上皇’,这其中:

十二人在退位后,被尊为“太上皇”(太上皇帝),直至驾崩。

三人在被迫退位、上尊号为“太上皇”后、又被重新拥立为皇帝。

一人在国家灭亡时匆忙传位于儿子、自称太上皇,然后又命儿子传位给宗室,升级为“无上皇”,不过数日后即被敌*擒获,一年后被杀。

一人主动禅位给儿子后,自称“天元皇帝”,实际上相当于“太上皇”。

一人被谋叛的权臣强行“尊为”太上皇、实际从未承认自己已经退位,至死都自称皇帝。

一人被儿子逼迫退位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相当于“太上皇”。

一人在大敌来临之前匆忙传位给儿子、上尊号为“太上皇”,随即与儿皇帝一同被擒,实际上成为俘虏;只是被另一个称帝的儿子遥尊为“太上皇”。

除了以上二十位史书所承认的“太上皇”(或者相当于太上皇)之外,还有以下四位不属于中华王朝历史、或者不被史书所承认的所谓“太上皇”,其中:

一人属于边远少数民族*权;

一人属于王朝追尊远祖(名义上的);

一人属于地方*权中趁乱自立者所上尊号;

一人为叛乱逆臣自行称帝、又被儿子弑杀、隐瞒死讯,冒上尊号。

接下来,就根据以上诸位“太上皇”的各种不同情况,为大家详细加以叙述,看看这些比皇帝还要尊贵的人,他们是怎么当上“太上皇”的,人生的结局又是怎样。

一: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生于魏甘露四年(年),其父为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晋泰始三年(年),司马衷被册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年),晋武帝驾崩,司马衷即位,即晋惠帝。

司马衷自幼就不太聪明,对身边事物的判断力很差(但不能说完全痴呆,顶多是心性有欠缺),因此晋武帝对皇太子很担忧,曾经想要更换储君人选。但在皇太子妃贾氏(贾南风)的精心策划维护下,司马衷还是有惊无险地保住了储位,最后顺利继位。

惠帝即位后,贾氏升为皇后,因为惠帝天性愚钝,所以朝*大权由皇太后之父杨骏把持;惠帝信任皇后,因此皇后得以借助惠帝的名义行事,来对抗杨骏。

此后,贾皇后设计,于永平元年(年),先联合汝南王司马亮(晋宣帝司马懿第四子、惠帝叔祖父)、楚王司马玮(晋武帝第五子、惠帝之弟),先诛灭杨骏一族,后杀司马亮、司马玮,独揽大权,“八王之乱”由此开端(但最初的时候,朝廷一片平静、并没有大动干戈,惠帝因此享受了近十年的安宁时光)。

元康九年(年),贾皇后慑于皇太子司马遹逐渐长大,将来有可能会危及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设计陷害皇太子司马遹,致使皇太子被废黜。永康元年(年)三月,在贾皇后得指使下,司马遹在软禁地金镛城被害,时年二十三岁。

皇太子的被害,使得司马氏皇室义愤填膺,共同展开对贾氏专权集团的反击。永康元年(年)四月,右*将*、赵王司马伦(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惠帝叔祖父)发动*变,假传惠帝诏书、废黜贾皇后,诛杀贾氏一*,同时掌握了晋朝廷大权。

司马伦掌权后,排除异己、专权乱*,因此司马氏皇室对其擅权之事深深不满,淮南王司马允(晋武帝第九子)在当年八月首先起兵讨伐司马伦,不幸失败被杀;永宁元年(年)正月,司马伦悍然篡位,尊奉侄孙惠帝为“太上皇”,软禁于金镛城,并杀惠帝皇太孙司马臧,以消除隐患(叔祖父奉侄孙为太上皇,也是千古奇闻)。

司马伦篡位后,晋宗室齐王司马冏(晋武帝侄子、惠帝堂弟)、河间王司马颙(晋宣帝侄孙、晋武帝从堂弟、惠帝族叔)、成都王司马颖(晋武帝第十六子)立即于三月间起兵讨伐叛臣,不到两个月就打到洛阳近郊的颍阴,司马伦一方*队屡战屡败,司马伦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诸王的进攻。

四月,在洛阳的晋宗室广陵公司马漼(晋宣帝之孙、惠帝堂弟)联合左卫将*王舆,发动*变,将司马伦心腹孙秀杀于中书省,然后派兵入宫,逼迫司马伦退位,将他和他的儿子们都押送回汶阳里私宅。随即,司马漼将太上皇惠帝从金镛城接回洛阳,恢复帝位。司马伦于五月间与诸子一同赐死。

复位后的惠帝先后被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晋武帝第六子)、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晋宣帝侄孙、惠帝族弟)等宗室所控制,依旧如同傀儡一般,但再没有当过“太上皇”。宗室诸王为了争夺权力,彼此展开激烈厮杀,“八王之乱”达到顶峰,晋朝的国势也因此倾颓不堪,中枢朝廷名存实亡。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阳历是年1月8日),惠帝于洛阳皇宫显阳殿中驾崩,年四十八岁,有传言是被东海王司马越*死的。因为惠帝的儿孙们都在之前的宗室斗争中死于非命,没有了直系后代,因此惠帝立弟弟豫章王司马炽为皇太弟。惠帝驾崩后,皇太弟继位,即晋怀帝。九年后,西晋在一片混乱中灭亡。

二:后凉太祖吕光

吕光原本是前秦大将,奉前秦世祖苻坚的诏令,于前秦建元十九年(年)正月率七万大*西征西域,一路所向披靡,接连降服西域诸国。

就在吕光平定西域的当年,前秦世祖苻坚率百万大*南征东晋,败于淝水,中原北方再次陷入混乱中。吕光虽然在西域接连大胜,但部下远征多年,都思念家乡、不愿留驻西域。于是吕光在前秦建元二十一年(年)率*东归,占据了凉州,并实际上脱离前秦、自立为王。

麟嘉八年(龙飞元年、年),吕光自称天王,建国号‘大凉’,改元龙飞;吕光所建立的国家即十六国中的后凉*权。

龙飞四年(年)十二月,吕光病重,因为害怕庶长子吕纂、庶次子吕弘和嫡子(第三子)、凉太子吕绍在自己死后兄弟相争,于是吕光在即将去世前,将大凉天王之位传给太子吕绍,自称“太上皇帝”,想以此来明确大位归属、平息诸子间的争斗。

传位后不过四天,吕光驾崩,年六十三岁;嗣任天王吕绍给父亲上谥号“懿武天王”、上庙号“太祖”。

吕光是中华历史上,首位在任帝王禅位之后、得到“太上皇”尊号、并且以此身份善终驾崩的君主(之前的几位太上皇,秦庄襄王是死后追尊;刘太公并没有当过皇帝;晋惠帝被叔祖赵王司马伦篡位后尊为太上皇,不过司马伦很快败死,晋惠帝复位,此后一直保有皇帝身份,直至驾崩),是货真价实的第一“太上皇”(太上皇帝)。

而吕光驾崩后,他的担忧也成为了现实:他的继任者吕绍被兄长吕纂发动*变推翻、被迫自杀,吕纂自立为大凉天王;随即吕光次子吕弘又发动叛乱,被吕纂击败、诛杀;最后,吕纂又因残暴骄纵,被堂兄弟吕隆、吕超(都是吕光侄子)所弑杀。后凉*权也在这一次次内讧中逐渐衰落、最终灭亡。

三: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拓跋弘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长子,于北魏太安二年(年)正月被册立为皇太子。和平六年(年)五月,文成帝驾崩,拓跋弘得以登基称帝,即北魏献文帝。

献文帝自幼聪慧,即位后崇文重教,轻徭薄赋,喜好佛老之术,可称为‘贤君’。不过献文帝自即位以来,朝*多受制于嫡母冯太后(即文成帝皇后冯氏、文明皇太后),因此献文帝治理国家颇感力不从心、乃至不得施展。

北魏皇兴三年(年),献文帝将两岁的长子拓跋宏立为皇太子。皇兴五年(年),因为对冯太后的长期摄*不满,献文帝故意发布了打算将皇位禅让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的消息,果然众臣对此竭力劝阻。于是献文帝以退为进,宣布禅位给皇太子拓跋宏。

群臣只得再次上奏:“昔三皇之世,澹泊无为,故称皇。汉高帝既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明不统天下。今皇太子幼冲,万机大*,犹宜陛下总之,谨上尊号‘太上皇帝’,国之大事咸以闻。”

就这样,献文帝以自己禅位为手段,继续保留实际上处理朝*的权力。和汉高帝之父刘太公不同,献文帝的尊号是“太上皇帝”,以表示自己依旧手握实权,不是刘太公那样虽为皇帝之父、却不曾统治天下的“太上皇”。

当初,献文帝曾经在皇兴四年(年),诛杀了冯太后的情夫李弈,母子之间因此生隙;后来,献文帝以退为进、禅位自称“太上皇帝”后,冯太后不能继续以“皇太后”的名义摄*,失去了插手朝*的权力,因此更加对献文帝生怨。

成为“太上皇帝”之后的献文帝,不但牢牢掌握了朝*,还多次戎装出征、征讨漠北,紧紧抓住了*权。延兴五年(年)十月,“太上皇帝”献文帝在国都平城举行大阅式,检阅*队、举行演习,天下为之震动。

而这一切,都使得大权旁落的冯太后越来越觉得危险即将降临,自己必须要赶紧重掌大权,以防止具有大义名分的献文帝在稳固了手中权力后,会对自己不利(而这几乎是肯定的)。

承明元年(年)六月,北魏朝廷突然宣布京师戒严、宫禁戒备,平城顿时气氛一片紧张。不久后便有消息传来:“太上皇帝”驾崩于皇宫永安殿中,这让北魏朝野都错愕不已,毕竟“太上皇帝”才二十三岁而已。当时就有人私下猜测,“太上皇帝”是被冯太后暗中杀害的,但这件事情至今也没有定论。

事后,冯太后以年幼的孙儿皇帝名义,给儿子上谥号“献文皇帝”,上庙号“显祖”,安葬于金陵。而献文帝的儿子拓跋宏,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元宏。

四:北齐武成帝高湛

高湛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的同母弟,北齐神武帝(追尊)高欢第九子;北齐天保元年(年),文宣帝高洋代东魏建立北齐,高湛晋封为长广王。

北齐乾明元年(年),高湛在同母二哥、文宣帝高洋驾崩后,与同母六哥、常山王高演密谋,发动*变废黜了高洋的儿子、北齐废帝高殷。此后高演即位,即北齐孝昭帝,高湛被加封为太傅、录尚书事、京畿大都督。

皇建二年(年),孝昭帝因不慎坠马、身受重伤,即将不起。为了不让皇太子高百年落到当年废帝高殷的遭遇,孝昭帝决定主动传位给弟弟高湛,以此换取儿子的性命。十一月,孝昭帝在晋阳驾崩,遗命高湛入继大统。高湛火速赶到晋阳,先在崇德殿为孝昭帝发丧,然后于南宫即位,即北齐武成帝。高百年则被改封为乐陵王。

武成帝在位四年,昏庸颟碌、宠信奸佞、残害宗室、屠戮朝臣,使得北齐朝*日益败坏,国势动荡不安、日益衰败。

河清三年(年)五月,因为出现“白虹贯日、赤星当空”的天象,高湛心中不安,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于是想要用尊贵之人性命来压制这个“异象”。当月,武成帝借口乐陵王高百年僭越书写“敕”字,命人召高百年入宫,将其活活打死,掩埋于后园。

河清四年(年)三月,天象再次示警,彗星现于白昼;武成帝向太史官询问,得到了“是除旧布新之象、当有新帝出现”的回答。为了“应天象”,武成帝于当年四月二十四,将皇帝玺绶传给皇太子高纬,命皇太子继位,并大赦天下,改河清四年为天统元年。高纬即北齐后主。

武成帝禅位后,群臣依照北魏献文帝故事,给武成帝上尊号为“太上皇帝”,以后所有*国大事,依旧由“太上皇帝”全权处分,以邺宫乾寿堂(今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为太上皇帝退居理*之所。

天统四年十二月(阳历是年1月),“太上皇帝”在邺宫乾寿堂驾崩,年三十二岁。后主为其上谥号为“武成皇帝”,上庙号“世祖”。武成帝驾崩仅仅八年后,北齐被北周灭亡。

五:北齐后主高纬

高纬是北齐武成帝高湛的次子,北齐太宁二年(年),武成帝册立高纬为皇太子;河清四年(年),武成帝内禅为“太上皇帝”,高纬受禅即位,即北齐后主。

后主幼年时,聪慧令善,爱好文学,所以武成帝非常喜欢他,册立他为皇太子,又早早禅位给他;但高纬长大后,性格懦弱敏感,不大喜欢见外人,因此在“太上皇帝”武成帝驾崩后,北齐朝*尽皆被后主付诸近臣、甚至乳母代为治理,北齐国势由此衰落。

后主为人贪婪庸碌,宠幸宵小佞臣,又荒淫无耻,国家在他的统治下,急速衰败。另外,出于猜忌和防备之心,后主将国家干城兰陵王高长恭、丞相斛律光等先后杀害,致使北齐*事败坏、*治腐朽,国势倾颓在即。

北齐武平七年、北周建德五年(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东征北齐,大败齐*,攻破北齐重镇晋阳,后主仓惶南逃到邺城,于十二月二十,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高恒,自称“太上皇帝”。

北齐承光元年、北周建德六年(年)正月,太上皇帝高纬奉太皇太后、太上皇后、皇帝等人弃守邺城逃奔济州;正月二十一,因为北周*队追击甚急,为了避祸,后主又命皇帝高恒将皇位禅让给任城王高湝(神武帝高欢第十子、武成帝之弟、高纬叔父),自己升级为“无上皇”,高恒改称“守国天王”。然后,后主带着无上皇后和高恒逃往青州。

后主抵达青州以后,准备南下投降陈朝,但周*突然间追到青州,高纬逃跑不及,在青州郊外的邓村被周*抓获,然后送往邺城。北周武帝宇文邕以宾主的礼节接见了后主,然后把他和北齐太皇太后太后、皇太后、幼主都送往长安,高纬被降为温国公。

北周建德六年(年)十月,前北齐“无上皇”高纬被诬告谋反,与儿子高恒、宗室高延宗、高湝等数十人全部赐死于长安,时年二十二岁。

六:北周宣帝宇文赟

宇文赟,是北周武帝宇文邕长子,武成元年(年)生于同州,建德元年(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北周武帝对他期望很大,因此管教非常严格,宇文赟在父亲的高压之下,性格逐渐扭曲、叛逆,并且养成了伪装自己的习惯。

建德六年(年),北周武帝亲征北齐,一举消灭了北齐高氏*权,统一了北方。宣*元年(年)六月,北周武帝在北伐突厥时突然病逝,皇太子宇文赟继位,即北周宣帝。

武帝在位时,宣帝迫于父亲的严苛,不敢显露出自己的真实个性。武帝驾崩后,宣帝再无人可以管制,于是放浪形骸、不问朝*,沉溺于酒色,而对治理国家毫无兴趣,原本形势大好的北周国*,在宣帝的肆意妄为下,又将归于糜烂。

为了专心享乐,宣帝继位后还不满一年,就于大成元年(年)二月,将皇位传给长子宇文衍,改名宇文阐,改年号为大象。宣帝则自称“天元皇帝”(相当于太上皇帝,但地位还要高),皇后杨丽华为天元皇后,另外又封了四位宠妃为“皇后”,搞出“五后并立”的荒唐行为,天下为之哗然。

禅位后,宣帝称自己的居所为“天台”,戴超过礼制一倍的二十四旒冕(天子礼制十二旒),下达的诏书称“天制、天诏、天敕”,对臣下的自称由“朕”改为“天”。在宣帝的折腾下,北周朝廷鸡飞狗跳、人心不安。

宣帝即位前,其父北周武帝已经灭北齐、统一了北方,即将对南陈用兵,统一天下。但宣帝即位后,不但安于享乐、沉湎于酒色,又暴虐荒淫、猜忌宗室,无故诛杀了国家重臣、齐王宇文宪(宣帝叔父),再将宗室诸王全部贬斥出朝,北周皇族力量因此衰落,大权渐渐落到皇后之父杨坚手中。

大象二年(年)五月,因为在后宫中纵欲酒色,荒淫无度,“天元皇帝”因此耗尽了元气,病重驾崩,年仅二十二岁。皇后之父随国公杨坚迅速控制了局势,以大丞相的名义执掌国*。

大定元年(年),杨坚在消灭了北周宗室诸王及其他大臣的反叛后,以“禅让”的形式,从名义上的外孙——北周静帝宇文阐手中接过皇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为了消除隐患,杨坚将宣帝的三个儿子:静帝宇文阐、莱王宇文衎、郢王宇文术全部诛杀,宣帝因此绝嗣。

未完待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之大事咸以闻之中华历代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