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跟着李白去喝酒,说走咱就走说说唐朝关于
TUhjnbcbe - 2024/4/6 15:08:00

李白嗜酒如命,而且他的许多诗歌都与酒有关。李白不仅有“诗仙”的美名,更是名副其实的“酒仙”。李白开怀畅饮留下的诗篇,不仅是文学名篇,更为我们了解唐人的酒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一、唐朝美酒的经典传诵——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

“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李白的这首《效古》一下子让新丰美酒的美名广为传诵。实际上在李白醉吟的诗篇中,新丰酒的大名多次出现:“买醉入新丰”(《结客少年场行》)、“何人共醉新丰酒”(《春日独坐寄郑明府》)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新丰地名,其实是两个地方,且都以盛产美酒出名:

一处新丰在长安城内,此新丰城兴建于汉代。《三辅旧事》云:“汉太上皇不乐关中思乡里,髙祖乃徒丰沛屠儿沽酒煮饼为新丰市。”刘邦之父从丰沛搬到长安居住后,还是非常思念家乡风土,故刘邦命工匠胡宽按照家乡丰城的格局在长安又建了一座几无二致的新城,新丰意为“新建的丰城”。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刘邦当时从丰沛迁来不少手工业者,其中就有沽酒的商户,或许从汉代开始这个地区就有了酿酒业的初步发展,工艺经过代代传承,积累了不少名气。

另一处新丰在今江苏丹阳境内。李白在《出妓金陵子呈卢六》中写到的“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就指的是南方的新丰酒,而他在《杨叛儿》中提到的“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也应指此处,因为最后一句“乌啼白门柳”中的“白门”是说金陵(今南京)西门,所以可以推测他到访金陵时必然是品尝过这南国美酒了。

幸运的是我们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还可以窥见新丰酒的配方和酿造过程:

“先用面一斗,糟醋三升,水二担,煎浆及沸。以麻油、川椒、葱白,候熟,浸米一石,越三日,蒸饭熟,及以元浆煎强半,及沸去,又浸以川椒及油,候熟,注缸面,入斗许饭及面末十斤,酵半斤,既晚,以元饭贮别缸,却以元酵饭同下入水,一担面二斤,熟踏覆之,既晚,以木摆,越三日止四、五日可熟,其曲只磨麦和皮,用清水溲作饼,令坚如石。”

新丰酒在酿造时特别地加入麻油、川椒、葱白等调料,并和元酵饭一起加工,可以更好地入味、提香。我们虽无机会品尝李白口中的这种佳酿,但是可以推测出这种配料丰富的酒一定口感醇厚,沁人心脾,才这么令文人墨客回味无穷。

二、唐朝酒品供应——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今人到酒店饮酒,只需唤服务生将酒瓶或酒罐打开,而在古代,酒店的侍应还得多一道工序,就是“压酒”。唐朝时多是用发酵法做酒,发酵开缸后酒糟和酒液混合在一起,必须用压榨、过滤的办法,把酒糟和酒液分开,出来的酒就是压榨酒。古代过滤酒也称之为漉酒,有一种专门漉酒的带网眼的工具叫做“酒篘”,形似筛面的小竹筛,用时需要垫着布过滤,方可得到更清澈的酒液。

不过因为当时的制酒工艺不似当代这么发达,过滤后的酒多少还是有渣滓的,所以唐人喜用“蚁”字来比喻酒上面漂浮的米滓。酒糟残留多的、汁液浑浊的酒,唐人称为“浊酒”,李白在《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中写的“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的白酒指浊醪,也就是浊酒。

唐人的白酒并不是后来酒精含量很高、酒液清澈似水的蒸馏酒。当时还没有蒸馏技术,酒都是用发酵法酿制的,而浊酒可称得上是发酵酒中工艺最简单的酒了。只需洗米、浸渍、蒸煮、冷却、拌白曲、入缸加水、发酵10天左右便可制成,而浊酒之所以“浊”,不仅是过滤工艺简单,还在于原料。

浊酒多用白米酿制,故成品呈米白色,类似现在的米酒,也就是南方地区的小吃酒酿、甜酒。浊酒的优点是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成品时间短,所以小到人家,大到酒店,都可以大规模生产。不过这种酒因为发酵温度不够,酵母菌的繁殖受到抑制,所以酒度偏低,,甜度偏高,在李白诗篇中看到斗酒百杯的海饮就不足为怪了。

提到浊酒就不得不提清酒,清酒因为制作工艺更复杂,酒品质量更高而备受推崇,难怪李白要来个“金樽清酒斗十千”(《行路难·之一》),“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前有樽酒行二首之一》)中的“渌酒”也指清酒。清酒与浊酒同样是发酵酒,但是发酵过程更长,温度控制也更复杂,只有经过更充分的发酵,粮食中的糖分才能转化为酒精,所以清酒不仅酒液比浊酒清澈,酒精浓度也更高。

还有一种酒也很受文人喜爱,李白自然没有放过,他在《襄阳歌》中写道:“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酦醅,是还没有滤过的酒。“醅”通常指发酵粮食酒或葡萄酒,上面还飘着一层酒滓。这句诗中李白巧妙地运用当时染色液的术语“鸭头绿”(鸭头上绿毛的颜色)来比喻江水的碧绿,又用江水的颜色比喻初制的葡萄酒。

初读这句诗时肯定会觉得李白的比喻不恰当,葡萄酒不应该是红色液体吗?后来想到今人饮用的白葡萄酒,就是透明的浅绿色或浅黄色液体,这种酒因为发酵不完全,糖分残留,甚至在过滤后还会带气泡(发酵过程中的二氧化碳),酒液颜色较浅,因此李白这样的描写是符合实际的。

葡萄是从西域传来的作物,西域胡人早已用葡萄制酒。早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就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后来中原人也学会酿制葡萄酒,唐朝内地葡萄酒的生产已达到规模。钱易《南部新书》丙卷记载:“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葡萄种于宛,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醒酬,长安始知其味也。”这里就显示葡萄酒酿成后呈现绿色。

葡萄酒因原料不同、制作工艺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酿酒时如果未能保证酒曲的纯净,在制曲或酿造过程中混入了其它微生物,酒色也会变绿,由此可见唐人的酒品种类是很丰富的。

三、唐朝的酒类交易场所——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在唐朝时,长安城内分布着规模不一的民营酒坊,官方称其为酒户,也就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酒肆”。这些民营酒坊分布在长安城内各处,规模不等,但是有几处形成了集中化的趋势。李白在《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中写到的“青绮门”就是一处,青绮门又叫青门,一说是长安的东三门之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的总称,又说是长安东城最南边的一个城门,本名霸城门,因其门青色,故又名青城门。

京城城门附近人流量大,不乏过往之人长途奔波需投宿、饮食,所以道路两旁会设立不少酒家。青门一带还有许多外来民族开设的酒肆,所以李白诗中才写到招揽客人的“胡姬”,在这里当然指的是经营酒业的胡人女子了。

粟特人是当时丝绸之路上活跃的商业民族,唐人称其“商胡”或“贾胡”,早在南北朝时就有大批粟特人来到中原,他们除了经营商业,还贩运女奴,那些在贵族家中从事歌舞技艺以及在酒店中卖酒的胡人可能就是粟特女奴。

粟特人属于高加索人种,其样貌与中原人及北方少数民族都不同。李白《上云乐》就特别描写了胡姬的美貌:“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猛虎行》中“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自经飞梁尘”则更清晰地描写了胡姬标志性的碧眼。

除了在青门附近,李白的《少年行》中也提到胡姬:“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只不过这里的酒肆是在“金市”,金市指唐长安西市。《太平广记》卷七六引《国史异簒》就记载了西市酒肆:“婆罗门僧七人,入自金光门,至西市酒肆,登楼,命取酒一石,持碗饮之。”

西市是长安城主要的工商业区,比东市更为繁荣,故称“金市”。隋唐时代长安的粟特人主要居住在两市附近,特别是西市周边诸坊,这样很方便他们从事商业活动。从李白诗歌中,我们也可瞥见唐代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唐朝酒器一览——鸬鹚杓,鹦鹉杯。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李白的《襄阳歌》中出现了好几种饮酒器具,“杓”通“勺”,样子与勺子相似,只是稍大一些,古代多用以从尊中舀酒,《周礼·玉人》黄金勺注:“酒尊中勺也”,勺是一种配套酒器。鸬鹚杓,顾名思义就是柄首模仿鸬鹚头部制作的杓,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实物。

舒州是今安徽潜山县一带,唐时以产酒器著名,其中又以“杓”最知名。杓也可与铛配套使用,铛是一种温酒器,由南北朝的鐎斗发展而来,体积较小,壶上带盖儿,有柄,有三足,置于炉火上加温。“力士”和“舒州”一样指的是出产地,力士在今江西九江鄱阳一带,古属豫章郡,看来舒州杓和力士铛是唐代的驰名商标。

说到长柄盛酒器,“金樽清酒斗十千斗”中的“斗”比“杓”还大,有的人认为斗与豆通,不过看字形,应指长柄器。

《说文》:“斗,十升也。象形,有柄。”《诗·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耉。”《毛传》:“大斗,长三尺也。”陆德明《释文》:“三尺,大斗之柄也。”

古人制作器具喜欢模仿动物外形,就像上面提到的鸬鹚杓,形制惟妙惟肖,有时工匠还巧妙地利用材质的天然纹理来雕琢器具,比如鹦鹉杯。鹦鹉杯其实是用鹦鹉螺制成的酒杯,螺壳有青色、红色的天然斑纹,壳内光华洁白如云母,是一种形制很独特的饮器。因为螺壳形状弯曲幽深,饮酒时不易喝尽,所以经常被当做罚酒时的器具。

五、小诗文有话说

陈寅恪先生提倡“文史互证”,文学作品提供了史书无法记载的细节,其中虽然不乏文学家夸张、虚构的部分,但是它们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社会生活。

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凭借李白的诗歌为线索,结合其它史料来窥探唐朝的酒文化。李白的诗歌不仅是文学瑰宝,同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唐朝社会史资料。

参考文献:《大唐新语》、《新唐书·李白传》、《李白诗集大全》、《中国酒文化概论》、《中国酒文化大典》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着李白去喝酒,说走咱就走说说唐朝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