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墟”与“市”
墟市,是商品交换过程中最原始的市场。“趁墟”,意为赶集。每逢墟日,农户趁着墟日进行物物交换,用粮食换粮食或生活生产用品,发展起来后,非农户也会来买卖、交换,让墟的效用和内涵得到扩展。
古村镇墟市作为货物集散的中心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构成了现代城镇空间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墟市也有商埠、集市等称谓。
墟市中的墟、市在早期时是各有所指,“粤俗以旬日为期,谓之墟;以早晚为期,谓之市。墟有廓,廓有区,货以区聚,概犹有城遗制。市则随地可设,随便买卖而已。故墟重于市,其利亦较市为大……”,后来,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墟与市已经没有明显的界线,墟内设市,可以互称。
而围绕着墟市慢慢出现了墟肆、商店、酒铺、客栈等商贸服务设施,逐渐发展成以商品交易为主的小镇。
广州“墟市”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明永乐年间广州地区约有墟市30多个,至嘉靖年间发展到90多个,万历年间达多个。清代墟市数量更是急剧增加。
流溪河边的“墟市”发展
流溪河发源于于从化区吕田镇与新丰县交界处,是由众多溪流汇集而成。从北到南纵贯从化区,从白云区东北部钟落潭镇湖村入境,流经黎家塘、长沙埔、钟落潭、龙岗、竹料寮采、米岗、龙塘、虎塘、人和镇高增、鸦湖、秀水、蚌湖南方村、清河、新市石马、石井唐阁、龙湖、滘心、南岗等村,至鸦岗村附近三江口与白汇合流入珠江西航道,经珠江三角洲河网而注入南中国海。
流溪河流经的这些乡村,农业生产要靠渡船下田,农产品也要通过水路运到墟市上交易,墟市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白云旧墟市多依傍流溪河而生,有史料记载,从前流溪河可通行四五十吨的大船,河面船只最多时超过艘,可见当时流溪河的通航条件很好。如今,白云区很多地名中还保留着“墟”字,可见墟市在乡村生产生活中的分量。
白云区在流溪两岸形成了大小墟市,大概有10多个墟市。这些旧墟市绝大多数地处流溪河岸边,只有个别相对疏远河流主干,处于支涌水网中。这些墟市中,较
为知名的有位于钟落潭镇竹料墟、西湖墟,位于人和镇的高增墟、人和墟、蚌湖墟,位于江高镇的江村墟、高塘墟、神山墟,位于均禾街的均禾墟等。除了墟市,还有一些相对商贸聚集能力较弱的乡村市集存在,如人和镇还分布着太安市、兔岗新市等乡村小市场。
流溪河畔的大小墟市会互相错开日子来开,这样避免重叠,例如江高墟是阴历一、六,人和墟是二、七,太和墟是四、九,蚌湖墟是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