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诗佛王维我用了半辈子,才读懂了自己
TUhjnbcbe - 2023/4/30 21:33:00
白癜风的症状与治疗 http://pf.39.net/bdfyy/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读王维的诗,常常能感受到诗人遣词造句传达出的淡泊宁静,诗里字里行间透出的禅意,能把读者带入到一种静远空灵的境界。

观他的画,也能品出他简笔勾勒出的返璞归真,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无论是诗还是画,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体现。我们能从王维的诗画中,感受到他完全是一个与自然同心,与天地同心的佛家弟子。

但王维明明是行走在红尘中的人,他科举出身,一生宦海沉浮,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使他一步一步走向佛家,最终成为一代诗佛的呢?

01

谁也不会天生佛系,早年王维诗中的美酒、游侠、骏马、高楼,无不洋溢着少年的意气风发。

那时候的他,是个有梦想的热血青年,一心想着取得功名,光耀门楣,荣幸家族。

王维,字摩诘,出生于山西望族。幼年时即受到了全面的素质教育,《唐才子传》记录他“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我们九岁还在玩泥巴,而王维已经作文、书法、谱曲了。

父亲早死,作为家中长子的他,十二三岁就在街上摆摊售卖自己的字画和诗作,以贴补家用。

十五岁,王维辞亲远游,西去长安,以博取功名。

“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翩翩少年才华横溢,左肩担着家庭的重担,右肩扛着自己的壮志。

初到长安,王维便拿出了技惊四座的诗文:“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而后,一首《相思》被当红艺人李龟年翻唱,红遍京都。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十七岁时,王维已有了少年成名的一抹乡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不经意间,王维这个眉目如画、气质高贵、安然静谧的青年凭借着几首口碑爆棚的代表作,再加上弹得一手好琴,写的一手好书而名满长安。

十九岁,王维取得京兆府科举考试第一。二十一岁,又当了状元。那时,整个长安城的贵人们都以邀请他到府里做客为荣。而同时期的李白还在四川当背包客,杜甫还是个在家爬树的小屁孩。

王维的人生开场,是一副风生水起的少年怒马图。

在一骑绝尘中,遥见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02

人生初得意,王维不会想到,他的人生旅途并不会像他预想的那样一片明亮。

头顶状元的光环,王维当上了掌管皇家礼乐的太乐丞,这对于精通音律的他来说,是“人岗高度匹配”的工作了。

况且,这是个专门伺候皇上的职位,算是近臣。天天歌舞升平、花团锦簇的工作,也很高雅体面。

这个官职看起来很好当,但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小事决定前途。年轻的王维新官上任,不知道里面的山高水深,以致在不经意间,犯下一个致命错误。

那天临近端午,刚刚上任的王维,春风得意地观赏着手下人向皇家献礼的歌舞彩排。当一组*狮子在台上轻舞飞扬时,可能是看得太入迷,也可能觉得自己是掌管这个皇家乐队的太乐丞,王维没有走开回避。

不曾想,这一举动犯下大忌。在那个时代,*色是皇家的象征,*狮子舞只能表演给皇帝看,别人私下看,那是“僭越”。

在皇帝看来,今天你敢偷看*狮子,明天就敢暗弄*龙,后天就敢公然“*袍加身”了。所以“僭越”的罪,说多大就有多大。

二月中举,三月上任,七月被人告发,王维连太乐丞的椅子还没坐热,就被一撸到底,贬到山东济州当了个司库参*。

昨日还无限风光、春风得意的王维,瞬间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03

从繁华都市长安城,来到千里之外的小城济州,王维一时难以接受。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虽然感到悲哀,但现实只能接受。出乎王维意料的是,在济州,他发现了另一个天地。

司库参*是闲职,有许多闲暇时光,王维把空余时间都消磨在登山涉水、寻访古幽之中。在济州境内探其搜胜,与僧人、道士、炼丹师、名士来往,交游唱合。慢慢地,济州秀丽的山水抚平了他心中的愤懑,带给他平静闲适。

每到一处,他都吟诗作赋,抒发胸中感怀:

“遁世东山下,因家沧海隅。”

“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

“山静泉逾响,松高枝转疏。”

“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户山窗寂寂闲”

东山、深巷、山静、落花、涧户,何等清远,何等静谧,凡夫俗尘,一洗而尽。

远离了朝堂,离开了所有人的期望,摆脱了曾经的束缚,第一次在山水自然中体会到真正的自由。

曾经被现实击碎的梦想已不足挂齿,身心的自由,才值得向往。

王维在济州呆了四年,济州安宁闲适的生活使他有了归隐的意向,他也正是从这里一步一步走向佛系。

04

那时候,王维以为的“佛系”,就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他以为,自己可以把任何事都不放在心上,任何事都不能让他的心“妄动”。

然而,人到中年后,王维发现,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生在红尘中,磨难从来不会少,有些磨难不但会让他的心“痛”,而且会“非常痛”。

三十一岁那年,王维失去了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因难产而死,新生命没有顺利降生,那个说好要与他共度一生的人,顷刻间去了另一个世界。

王维的心有多痛?他自己没说,但史书上却留下一句极有分量的话——“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

妻子逝后,王维孤身一人,青灯寒卷伴长夜了此一生。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选择,因为在古代,男子再娶、纳妾,甚至嫖娼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无论是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还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苏轼,他们都是一边悼念着亡妻,一边转身又娶了别的女人。

甚至是身为女子的李清照,写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尽相思,在丈夫去世后,还尝试着再找个人过日子。

唯独王维,没有为妻子留下只言片语,但却终身不再娶。

这足以说明一切,因为沉默的人,爱的最深;沉默的心,伤的最重。王维没有用文字祭奠自己的爱与悲伤,而是用三十年的孤寂守候着那份深深的思念。

四十岁时,王维失去了自己的至交——孟浩然。

这个写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大才子,仕途不畅,却诗文高超。王维与他因诗相识,因诗相知,一同成为大唐最了不起的山水田园诗人。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希”,在长安,他们一起写诗悟道,一起寄情山水,一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时他们彼此认定,一生一世一双人,一路风雨同行。

长安分别时,王维送给孟浩然两首诗。却不曾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开元二十九年,王维出公差路过襄阳,意外得知老友去世,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对着汉江,痛哭着写下《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到了下一站,他又想起两人在长安城的种种交集,再次声泪涕下地画下了孟浩然的画像。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对于王维来说,孟浩然一走,世上再难找到彼此懂得之人。他们曾经各自忙乱,却互相牵挂。失去了这样的知己之交,王维肝肠寸断。

十年之间,先是失官,再是失妻、失友,对于人生无常,王维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名誉、风光、恩爱,好像没什么是恒久的,正如佛说的“一切如有为法,梦幻泡影。”

万物尽处,一切终归尘土。锦世繁华,不过一掬细沙。

既然世界的一切都是无常,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即遇之,则纳之”。

原来,“佛系”并不是不在乎,并不是放下一切,而是坦然接受生命中的无常变化,随遇而安。

05

吾心归处,便是归途。

经历了人世间磨难的王维只想过平静的生活,他在辋川山谷买了一所别业,这里有山有湖,有林有谷,王维在此半官半隐。

但这份平静在他五十六岁时被打破了,因为他遇到了一场狼烟四起的盛世浩劫。

这场浩劫便是安史之乱。当安禄山攻进长安时,唐玄宗已带着亲信离开,而王维在城外隐居,被抓个正着。

王维才名远播,连安禄山都是他的粉丝。捕获偶像,安禄山死活要给王维一个官职做。

王维心情痛苦又无奈,他试图通过饮药下痢,假装声哑等方式来摆脱安禄山的魔掌。

可安禄山却是软硬不吃,囚禁他的同时,硬塞给他一个官。

被迫出任伪职的王维心里是压抑痛苦的,他在《凝璧池》一诗中写道: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平乱之后,皇帝开始秋后算账,王维也在名单上。在皇帝看来,他没有为国捐躯,就是叛徒,按律当斩。

如果不是因为被困时,写下《凝碧池》表示了忠心,如果不是身居高位的弟弟王缙愿意削职来保他,王维的人生可能就此画上句号了。

虽然侥幸活下来,但这段屈辱经历在他那一向清雅高洁的心上刻下了沉重的一刀。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经历了这场浩劫,王维终于明白,除了皈依佛门,他没有其他选择。

纷乱的俗世,险恶的朝堂安放不了他的心灵。只有佛家的山水,才是他心中向往的地方。只有在那里,他才能治疗生而为人欲念和困惑,从清净中得到超脱。

他平静地回到了自己在辋川置下的别墅。在这里,他放下了世俗的欲念,不再追求任何物质的享受,“禁肉食,绝彩衣,居室中除去茶档、经案、绳床,别无他物。”

在宁静的山水中,他放弃了不属于自己的梦想,找回了只属于自己的诗心。

他在这里过滤尘世,释放灵*:“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也在粗茶淡饭,屋净窗明时,道出对自然的热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山水的宁静触动了他心中的诗弦,让他意识到:空山不见人,却是吾安处。

他的心,一天天地,变得如水一般澄澈,如月光一般清明。

一个生命,需要走过多少痛苦和颠簸,才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而一旦找到栖息地,那就再也不惧生死,不患得失。

07

用了半辈子,王维才真正读懂了自己,他没有选择李白的傲气一世,也不像杜甫的忧国忧民。

就如同世间大多数人那样,在经历了人世间的荣辱沉浮,尝尽了人世间的无常变化后,才走向佛系。

前半生经历繁华,后半生掩尽风流,归于朴实无华。

想想世间,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都是自然律动。去留无意、宠辱不惊才是通达情怀。

微笑着面对困苦,开朗地感受生活,随性尽心地选择自己想要的活法,不问得失,淡对成败,忘掉荣辱。

给自己一片开朗澄明的心灵空间,走出尘世,走近自然。

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鸟一石,都是生命的本能运作,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一切自然而然,不朽又永恒。

找到自己的归处,与自然同心,与天地同心,在澄明无蔽的境界,返还本真。

或许,这就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佛王维我用了半辈子,才读懂了自己